2004年2月4日,一家旨在向大学生提供学习指南的小网站在哈佛悄然出现,没有人知道他会演变成市值829亿美元的庞大互联网帝国,对于哈佛的大多数师生来说,他们所知道的仅仅是一个名叫”Facebook”的网站走进了他们的生活。
互联网的英雄如何当
Facebook的成功,造就了互联网的又一位英雄,一位属于WEB2.0时代的英雄,年仅26岁就已成为亿万富翁的马克·扎克伯格为所有创业者,扛起了大旗。很难说清楚,究竟是WEB2.0造就了Facebook,还是Facebook推动了WEB2.0,先暂且抛弃对于扎克伯格的狂热崇拜,Facebook本身具备的一些特性无疑是在这个时代成功的要素。而随着Facebook的浪潮席卷全球,某些已经初露锋芒或者还在忍辱负重的互联网服务都带有些Facebook的味道,具体地说,他们都带有Facebook某一项功能或特质的痕迹。当然,并不是说所有与Facebook某项功能相近的公司就是模仿Facebook,在本文我将要列举的一些例子中会发现有些公司的成立时间甚至比Facebook还要早,但这与逻辑并不矛盾。“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个时代的精神是唯一的,由这个“一”可以衍生出无数的应用,扎克伯格抓住了这个“一”,并将这唯一的“道”尽可能地贯穿Facebook的所有功能与服务,而与之区别的其他看穿这个时代精神的公司抓住的则是由“一”衍生出的“万物”。
O2O是最近刚刚流行起来的名词,这种Online to Offline的模式主要指电子商务的模式,但是最先将这种O2O模式发扬光大的,却是Facebook。Facebook一个很受欢迎的功能叫做“活动”,可以帮助线上的好友组织线下活动。而在iPhone上一款叫做Hurricane Party的应用,非常好地模仿了Facebook“活动”功能的特点。尽管在中国,可能因为社交习惯的不同,没有美国的那种Party文化,但是一款“Poker Party”或者“Mahjong Party”会有人喜欢也说不定。海珠网页设计
“道”只有唯一,但由此衍生出的“万物”却是无限,Facebook也不可能把所有社交网络相关应用都握在手中,开放平台的意义也在于此,因此,在不具备大智慧、大毅力、大机缘看穿下一个时代之道的情况下,去追逐WEB2.0时代那无穷无尽的“万物”也许是一条创业的捷径。海珠网页设计
时代精神难把控
“社交网络”的概念妇孺皆知,但究竟何种应用才能真正符合时代潮流并走向成功却不是那么容易看清的。Second Life可以说是一款次时代的软件,其由RealNetworks公司前CTO Philip Rosedale通过Linden实验室开发。用户可以通过可运动的虚拟化身互相交互。这套程序还在一个通常的元宇宙的基础上提供了一个高层次的社交网络服务。居民们可以四处逛逛,会碰到其他的居民,社交、参加个人或集体活动、制造和相互交易虚拟财产和服务。中国也有一些模仿Second Life的软件,比如HiPiHi、uWorld以及Novoking,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在IT技术不发生颠覆性革命的情况下,中国模仿Second Life的行为很难有所作为。